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运泰集团 改制民企造就十年巨变

发布日期:2013-03-19
浏览次数:284

    编者按:民营经济历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第一代个体户年广九,到如今的万千民企,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助推芜湖社会经济快速进步。同时,芜湖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也十分关心、爱护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为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即日起,本报记者将走访我市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并刊发系列报道。
    
    十多年前,几乎每个芜湖人都有过这样的出行经历:破旧的依维柯、懒散的售票员、拥挤在车厢的超载乘客、在市区兜圈接客的驾驶员……如今,这一切早已被金龙和安凯豪华客车所取代,被训练有素的服务员和驾驶员所取代,被安全规范的行驶所取代。10年时间,伴随着芜湖运泰集团的成长,芜湖的汽车客运水平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10年巨变 民企活力的淋漓体现
    2002年,企业营业收入8000多万元,2012年,企业营业收入7.7亿元,增长近10倍;2002年,企业上缴税金200多万元,2012年,企业上缴税金4900万元,增长20多倍。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背后,是芜湖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结出的硕果,是芜湖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淋漓尽致的体现。
    2002年9月,是运泰集团值得纪念的日子。企业由传统的全民国有,转变为充满活力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企业从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十年来,运泰集团先后通过市场运作机制,整合并购了芜湖市、南陵、繁昌、芜湖县汽运公司的客运业务;合资组建了芜湖市捷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和跨区域的安徽省江南长运有限公司;经招投标取得了广德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经营权,成立了广德城乡公交有限公司;并在铜陵、黄山、宣城等周边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等。
    如今的运泰集团,已经发展成为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经营体系最为齐全的国家一级道路运输企业。客运班线辐射13个省、114个城市,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000余人。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经营水平,在省内同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芜湖市优秀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
    和记者聊起这些成绩,企业总经理邵必祥感慨万千。“首先就得归功于企业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优势。”2002年转变为民营企业后,运泰集团的企业活力得到了增强,企业职工主人翁意识更强。“每个人都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以企业发展为荣。”正是因为焕发出民营企业的活力,运泰集团先后获得安徽省民企百强排序特别贡献奖、安徽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2012年在全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排名中名列第28名。
    勇于担当 民企发展的社会责任
    作为民营企业,运泰集团并没有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的目标,而是追求多方共赢。“与社会共赢、与旅客共赢。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样的经营理念和目标追求,运泰集团才会获得社会和职工的认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从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邵必祥说。
    在新农村建设和区划调整中,运泰人主动肩负起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的社会重任,在市辖4县境内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00多条,投入各种运营车辆600多台,完成农村客运站新建和改造16个,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村村通班车”的方便快捷。
在提升服务的过程中,运泰集团投入近2亿元增加优化便民班线,更新客运车辆,实现社会联网售票,使旅客购票、取票更省时便捷。同时,还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GPS监控系统,对跨区营运的长途班线,配备了车辆硬盘录像控制系统,保障行车安全。此外,企业近年来还投资1个多亿收购上世纪90年代承包出去的客运线路,目前集团80%线路由公司运营,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服务水平也有效提升。企业还计划加大投入,对芜湖市汽车客运站场加紧改造,使之与芜湖城市发展相适应和匹配。对于未来,运泰集团的目标是加快上市步伐,未来3-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5亿元,把运泰打造成“百年企业”。
(摘自2013年3月19日《大江晚报》A3版 记者王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