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检修坑道内 用汗水淬炼城际公交安全线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次数:18

8月4日早晨8时,芜湖运泰汽车修理厂维修车间已被热浪包裹。
  金阿勇师傅俯身钻入检修坑道时,鞋底刚接触地面就感到一阵灼烫——这里的温度比室外高出近10℃,加上刚熄火的客运车辆余温,空气像被煮沸的粥,黏稠滚烫。他抬手抹了把脸,掌心的油污立刻在额角画出黑痕,而新的汗珠已顺着鬓角往下淌,在工装领口积成小小的水洼。
  这条长7米、宽0.6米的坑道,最高处仅1米,成年人进去就像被塞进密封的铁皮罐头。46岁的金阿勇只能保持着“折叠”姿势:膝盖顶在胸骨下方,后背几乎贴在地面上,手臂要伸得笔直才能够到底盘螺栓。阳光透过车间顶棚的缝隙斜射进来,在他沾满油污的手背上折射出亮斑,扳手每转半圈,指节就因用力而泛白,汗珠砸在滚烫的金属底盘上,“滋”的一声化作白雾。
  “三伏天的坑道,就是个大蒸笼。”金师傅的声音混着喘息从底下传来,带着油污味的热气钻进鼻腔,呛得他忍不住咳嗽。而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后背更是印着深色的盐渍,那是汗水反复浸透又干了的痕迹。一辆车检修下来,短则半小时,长则4小时,等他爬出来时,工装上的油污已和汗水凝成硬块。
  从清晨到傍晚,金阿勇平均要完成5辆车的检修。正午时分,坑道里的温度直逼50℃,他每拧动一次扳手,额头上的汗珠就往眼睛里钻,使得视线发花,只能用袖子胡乱擦一把,继续盯着螺栓的松紧度。“螺丝松半圈,路上就多一分险。”他说这话时,手背的青筋因用力而凸起,混着油污的汗珠顺着指缝滴进底盘,在金属上洇出深色的印记。
  30年的检修生涯,金阿勇的手上布满老茧和细小的疤痕,那是被高温零件烫伤、被金属边角划破的痕迹。但就是这双手,在闷热的坑道里从未有过丝毫颤抖——拧紧每颗螺栓前,他都会用抹布擦去油污,确保扳手卡得精准;检查刹车系统时,手指会反复摩挲刹车片,凭触感判断磨损程度。他说:“乘客坐上车,就是把命交在了我们手上,再热再累,也得把好这道关。”
  当傍晚的城际公交驶出车站,载着归心似箭的乘客奔向远方时,金阿勇从最后一辆车的坑道里爬出来。他仰头灌下半瓶凉水,吞咽声在车间里听起来格外清晰,水珠顺着下巴滴在满是油污的工装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这条被汗水反复冲刷的坑道,这条藏在车底的安全线,正被无数个“金阿勇”用坚守与担当淬炼得愈发坚固。(摘自大江晚报 芜湖新闻网 记者许诚 实习生钱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