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繁昌县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村村通”道路工程,2007年5月又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县6个镇81个村,村村通公交班车,通车率达到了100%。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运泰集团繁昌县环通运输公司早在2002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道路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是分不开的。
运泰的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不仅开创了全省城乡道路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的先河,更体现了这家民营运输企业的“社会良心”。
“第一个吃螃蟹者”
1985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解放出来的道路客运行业可谓百花齐放,有国有企业,集体性质,还有个体性质的客运车辆到处奔驰,为当时出行的市民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但是个体客运车辆的经营无序性,也引起了市民的日益不满。
2002年是我市乃至全省道路客运运输行业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芜湖运泰集团繁昌县环通运输公司的几位负责人了解到省外一些客运运输行业正在酝酿进行运输行业公司化改造时,他们的心动了。要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不要自己探索出一条创新的改革之路?而这时的繁昌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乘客对个体客运车辆不规范营运提出批评。同样在这一年,该县30多辆挂靠企业的个体客运车辆到期。于是繁昌县环通运输公司的负责人们在运泰集团的支持下决心借机进行公司化改造。
城乡道路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的最终目的是实行“公车公营”。而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输企业的客运车辆也是“公车公营”。于是有人开始糊涂了:改革是不是走回头路?不过,环通运输公司的负责人们很清楚,他们要打造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控制、经营主动性等各方面都面貌一新的“公车公营”。公司根据城乡群众出行现状,合理设定运行班次、首末班时间、并采用了固定班线型、班线延伸型、旅游专线型、循环发车型、定点接送型、电话预约型等六类代表性经营形式。公司先后建设了站亭118个、站牌625个,站亭、站牌总投资260万元。2007年5月,公司在全省率先实现繁昌县村村通公交班车,通车率达到了100%。2009年9月,公司全部完成了城乡客运班车的公司化改造工作,现拥有城乡客运班车223辆,线路31条。
维护公益方显社会良心
7年时间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运泰集团繁昌县环通运输公司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不包括车辆更新投资)。2000余万元做了什么呢?2011年12月6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这些钱都用在了购买“营运权”上,即集团从个体客运车辆经营者手中“买断线路营运权”。而事实上,这些“线路营运权”本来就是国家所有。繁昌县环通运输公司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花钱就是要让不规范的个体经营者退出客运线路。看上去是花了“冤枉钱”,但也是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因为,这些线路的车辆经营者有的是借钱参股,有的是一家人凑钱经营,一辆车的背后可能就是一个家庭。所以公司决定,能安排就业就安排,能补偿就补偿,这2000多万花得值。
运泰人决定花4年时间消化投资成本。繁昌县环通运输公司一位营运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繁昌县城到峨山镇柏树村的班线车,全长12公里,全程票价1元。由于乘客少,该线路每天收入只在300-350元左右,月收入维持一万元左右。而每个月该线路的车辆汽油耗费6000元,人员工资3000元,车辆折旧4000元,保险1100元,还有职工社保、车辆维修等费用。也就是说,该线路一个月的亏损至少在4000元以上。好在公司的一些城际长途班车可以赚钱补亏,繁昌县政府也从2007年开始对这些线路进行了资金补助。
就是这样,第一个吃螃蟹的运泰集团繁昌环通公司,为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城乡道路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
(摘自2012年1月6日《芜湖日报》第2版 记者李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