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怎样的族群或者组织中,文化总是持续变迁的。那么,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可能是:文化到底是怎样开始变革的?或者说,在文化的变革中,都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从社会层面看,细数起来可能有这样一些要素:生命威胁、权力压迫、制度规范、利益诱惑、教化、外人的示范、从众心理等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我们都可以在历史文献和现实的现象中看到一些例子。
从企业制度来看,绝大部分的制度是涉及利益关系的,因此,利益问题既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也理应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尽管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界的一些同仁对此不太认同,但我觉得在企业文化的变迁过程中,将利益作为一个核心的因素和变量去认真研究与考察,是研究企业文化的重要议题。
在网上看到一个老板的发言,他说,在我们公司内部从来没有讨论过什么企业文化问题,甚至会都很少开。只要到年底能给员工满意的奖金,一切就都OK了。我曾经就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请教一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也提到了类似的说法:“只要把利益机制设计好了,把钱给足了,文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便如海尔这样的成功者,其文化的变革,也是张瑞敏在制定诸如“严禁偷盗公司财产、严禁在车间大小便”这样的规定之前,先“想办法从朋友那里借了几万元钱,为每一个员工发了一个月的工资。”所以,在管理中,我们不要把文化的问题看得太复杂。说到底,文化其实就是人们生活的方式、做事的方式。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要把文化纯粹化,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化没有人会喜欢。
可能会有人问,企业文化研究的主要是价值观的问题,在文化建设中谈利益总觉得不对劲儿。其实不然,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形成怎样的价值观和价值观如何贯彻,就和利益相关了。比如,早在19世纪80年代,宝洁公司的威廉·普罗科特先生就提出了“让员工对企业感兴趣”这样的问题,并开始从员工待遇、工作时间等方面开展工作,你能说这这些举措不是在培育宝洁的文化?同样,今年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公司“奋斗者”与“工作者”的事情,从员工来看,最终让自己成为“奋斗者”的根本原因,首先不是员工对华为的忠诚,也不是他们自己愿意成为“圣斗士”,而是华为比较丰厚的收入使然。